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914|回复: 0

中国“酒祭文化”为何从这里起源?

[复制链接]

1万

主题

0

回帖

3万

积分

论坛元老

积分
34372
发表于 2023-1-13 22:20:4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山西省万荣县西南40千米的黄河岸边,有个庙前村,村北有个后土祠。滚滚黄河与悠悠汾河在这里交汇。

后土祠的职位地方很高,有“国内祠庙之冠,北京天坛之源”一说。今朝,是中国最古老的祭奠后土(地母)的祠庙,1996年被国务院肯定为天下重点文物庇护单元。比年来,海内各界人士,和海外华侨慕名而来,寻根祭奠,络绎不停。



后土祠的汗青职位地方为甚么这么高呢?

1985年,中国现代考古学家、北京大学传授苏秉琦下过如许的论断:“夏朝之前有尧舜禹,他们的勾当中间在晋南一带,这里是‘帝王都所’,是中国文化总根系中的一条首要直根系”。

翻阅汗青,中国的人文鼻祖“三皇五帝”,多数与晋南甚至山西这片皇天后土有着深度的交集。人们耳熟能详的“炎黄子孙”、“龙的传人”、“中国”,“中原”等名词都是从这里出生。

苏秉琦师长教师说:“晋南甚至山西是中汉文明曙光最为亮光的地带”。

让中原文明走向成熟并雄视全国的,是最先产生在山西境内的两件国之大事——戎与祀。

距今4950年前,一支来自华夏(一说陕北黄土高原,一说甘肃天水)的黄帝部落,与来自太行山以西的山西高平的炎帝部落,在阪泉(一说今山西运城解州、安邑,一说今山西阳曲)举行了一场交兵。三战以后,炎帝大北,归服于黄帝,炎黄构成同盟。

随后,炎黄团体又在“涿鹿之战”打败了苗蛮团体的蚩尤,然后东进,与山东境内的东夷族交融,构成最初的中原部落同盟,中国至此进入了中原期间。

山西境内的“阪泉之战”(又叫“炎黄大战”),是中国汗青上首场有史可考的大同一战役。司马迁在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中具体记叙了这场古战役。晋南甚wothbh.gq至山西,是当之无愧的“中原之源”。

除战役,黄帝还靠甚么保持统治职位地方呢?

史料记录,黄帝是一名“德施全国,惟仁是行,教化苍生,躬身践行”了不得的人物。他“艺五谷,制礼乐,分九州,田亩制,六禁重,奉玄门,精医术”,把社efddxc.gq会办理的层次分明。

特别是,黄帝创始了一种祭奠勾当,每一年要到汾阴(今山西万荣县两河交汇处)祭奠后土。据考,这里是黄帝的先人——后土女娲的出生地,女娲是“三皇”之一(见《年龄运斗枢》《三皇本纪》等)。

黄帝初次到山西汾阴祭奠后土,是在他颠末了坂泉和逐鹿两场战役后,为了治疗创伤,进一步安宁全国,他感觉到了“后土大地”的神秘气力,决议率众臣行“母体崇敬、大地崇敬”的祭奠大礼。史籍称“轩辕扫地而安九土”,即“扫地为坛”。

这就是山西“扫地坛”遗址的由来。



后土祠碑文记录:自黄帝起头,尧舜zdicmx.gq二帝肯定了八大官员专管祭奠后土之事,夏商周三朝的帝王一年举办一次祭奠后土。其祭奠职位地方名震九州,国内无祠能比。

《左传》和《周礼》记录:后土圣母主宰大地,总管百事,权利无边。黄帝、尧、舜、商汤、文王等视后土为圣。祭奠后土用的五谷、捐躯、香酒等无不精挑细选,舟车八方觅寻。

前面咱们讲了,7700年前的@宓%svBi9%羲大迁%N714d%移@期间,山西汾阳杏花村一带已在用一种特别的陶器——小口尖底瓮做发酵和贮存酒器了。

到了4900年前的黄帝期间,醪醴更加昌盛,到了3000年前的夏商时代,杏花村酿的祭奠用酒——鬯酒(香酒)已颇有名,并学会了制曲;而到了周代及今后,酿酒以“清”为尊。

史籍记录,汾阴最颤动的一件大事,产生在公元前113年。汉武帝亲身前来,为汾阴后土立祠,即设庙建祠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上说,这一年,汉武帝因得宝鼎而改年号为元鼎,心境大好,遂挥毫泼墨作《宝鼎之歌》。此中歌词写道:

殷殷钟石羽龠鸣,河龙供鲤醇捐躯。百末旨酒布兰生,泰尊柘浆析朝酲。



歌词里写的用泰尊(大大的羽觞)艳服的旨酒,就是河东地域汾阳产的那时最佳的杏花村清觞酒。

汉今后的祭奠勾当大多相沿周礼,《周礼》讲求五齐六饮,以“清”为首,寻求色清。此中“沈齐”别名“造清”,指澄清、不混浊的酒,重要用于帝王祭奠六合和宗glzsoj.gq庙。是以,“清酒”是周朝今后酒的最高品级的称呼,有“清酒为贤人,浊酒为圣人”的rfpjzv.gq说法。

汉朝,西河(今汾阳)的酎酒技能进一步成熟,酿造的“清觞”“清酎”酒,因酿造周期长,色清、香正、味甘,名声别传。该酒纳贡宫庭“以御来宾,以膳于王”,vhwcqz.gq一向遭到汉皇室的喜好。而汉武帝基于推重儒家思惟和暮年的休摄生息政策,更偏向wbaize.gq于以“清”为尊deeyqk.gq

每次汾阴祭奠大典,各地贡献“五齐三酒”即八种分歧质量的酒。此中的“清酒”是本地官员提早专门从汾阳杏花村征集而来,是不成或缺的。

史料记录,在立祠后的26年中,汉武帝九次来汾阴祭奠后土。在他靠近70岁暮年的一个秋日,又带领群臣浩浩大荡来到汾阴祭奠。

这一次,汉武帝哀痛感怀,写下了千古绝唱《金风抽丰辞》。

尔后,汉宣帝三次,汉元帝三次,汉成帝六次,汉哀帝一次到汾阴祭奠后土,东汉光武帝也到过汾阴祭奠后土,祭奠用酒都是从汾阳杏花村运来的清觞酒。

祭奠终了,帝王设席赐酒,把祭奠之酒分享给群臣,后世叫“饮福”。级别最高的清酒,分享给爵位高的大臣。在觥筹交织当中,或感怀六合恩惠膏泽,或抒发君臣交谊,或暴露创业时艰。这时候,不少“国之大事”都经由过程酒文化的情势表达了出来。

有学者说,“河东地域是中国儒家文化的伊甸园”。可见,山西在中国文化中的发源和传承职位地方有多高。

从汉朝至宋朝,历朝天子前后24次在万荣汾阴祭奠后土。明朝今后,因为帝都迁往北京,历代帝王到汾阴祭奠,路途遥远,不风雅便,便在北京设建了天坛,替换了后土祠的职位地方。但天坛的祭奠,仍然少不了来自山西的清酒的影子,且酒种愈来愈多。



(汾酒人祭拜轩辕黄帝)

前人说,“刑起于兵,礼源于祀”。“酒礼”从来在祭奠、战役、交际、经济、糊口、节庆等范畴中占据不成或缺的职位地方。

闻名文化学者钱文忠师长教师曾说:“中国最先的礼节,发源于酒礼,酒是取代巫师与六合对话的最先前言,酒的发源早于祭奠”。

可见,中国酒文化是先于中原文化,而又不竭见证、凝结和传承中原文明的一股不成或缺的文明气力。

而在这股气力中,处在“中国文化总根系中的一条首要直根系”上的山西杏花村汾酒,无疑饰演了最为刺眼的脚色。

(摘自:智度名酒评论)

(供稿:济南智度文化传布有限公司)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DiscuzX ( 黔ICP备2021006774号-1 )

GMT+8, 2025-11-12 02:37 , Processed in 0.050382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 Licensed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